終宋

怪誕的表哥

歷史軍事

這是壹間牢房,關了三個人。
壹縷微光從高墻上的小小氣窗透進來,昏暗中,能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零七十三章 攻其必救

終宋 by 怪誕的表哥

2023-12-24 21:57

  興慶府的城頭上,隨著壹聲喝令,有士卒點燃了火繩。
  “轟”的壹聲悶響,銅鑄的炮管吐出壹顆炮彈,狠狠砸落在了遠方的元軍陣線當中。
  從望筒中可以看到那破碎的盾牌與殘肢碎肉飛濺的場景。
  而望筒壹擡,掃過元軍的陣線,就會發現元軍並不密集的陣線又開始向後退了,其實是在有意地消耗唐軍的火器。
  這是元軍第三次包圍興慶府,已經包圍了五天。
  “董文炳作勢想要把我們圍困至死。可惜,他肯定要比我們穩不住氣。”李曾伯放下望筒,開口緩緩說道。
  過了年,這位老帥越來越少親臨戰陣指揮了,每次只會站在望樓上與將領們慢吞吞地說話。
  就好像文官不會打仗,只懂得侃侃而談,指手劃腳。
  楊奔卻明白,李曾伯是想要盡快地將年輕的將領們培養起來。
  “長安來的文書妳們都看了,蒙元的儲君真金小兒就在河湟,宋禾已經咬住他了。”
  說到這裏,話題卻又繞遠了,道:“妳們以前總說,攻興慶府、攻河套功勞大,封狼居胥,誰都不願守著後方。可現在妳們看,宋禾才是要立最大功勞的那個。”
  諸將慚愧,紛紛抱拳。
  李曾伯卻還在不依不饒地罵他們。
  “看看人家忽必烈如何布局的?汗位方定已斡腹萬裏。若不守涼州、不早做準備,待到決戰壹回頭發現腹背受敵,晚了!整日裏就只盯著想打大戰、決戰,卻不知在妳等尚未反應過來之際,敵方早早已暗中布置。”
  人老了難免顯得啰嗦,李曾伯說話又慢,就算招這些年輕將領煩了也屬平常。
  但楊奔卻知道,這些話說的正是如今寧夏軍中的實情,自陛下起勢以來凡重要之戰尚未敗過,軍中將士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建功立業。
  當此時節,最怕、也十分有可能出壹場敗仗。
  “大帥教訓的是,末將銘記於心。”
  李曾伯的聲音陡然壹高,又喝道:“若蒙元現在就要決壹死戰,妳們做好準備沒有?!”
  諸將壹楞。
  他們其實不認為三五年之內元軍會大舉南下,忽必烈還未完全從汗位之爭中恢復過來。
  而且,聽說其子忙哥剌正在掛帥領十余萬兵力攻打高昌。
  因此在沈默了壹會兒之後,眾人才紛紛將背壹挺。
  “準備好了!”
  李曾伯緩緩點頭,道:“繼續說,宋禾在河湟咬住了真金,董文炳必定前往接應。對此,陛下早有準備,興慶府至涼州壹帶已堅壁清野。我寧夏軍除了守住興慶府,還務必咬住董文炳部,絕不給他救援真金之機。”
  “是,我等誓死不讓蒙虜入河西壹步!”
  然而這邊諸將才信誓旦旦,沒兩日便有探馬回來稟報元軍又有萬余兵力增援。
  隨著這兵力的變換,唐軍將士登時感受到了這壹仗的難打。
  他們聽李曾伯說話時聽得雲裏霧裏,此時才明白原來這位老元帥對局勢早有預料。
  接下來,元軍的戰術便不難猜了。
  僅在壹日之後,從河套趕來增援的元軍開始包圍興慶府,讓董文炳可以抽出兵力南下,向西寧州行進。
  崔斌穿過涼州進入河湟只能算是小股兵馬入境,董文炳攻興慶府原本也只是在試探性進攻。
  但隨著這壹大支兵力南下,由興慶府往蘭州段的黃河防線上壹陣陣狼煙騰起,戰局瞬間緊張起來,仿佛有了全面開戰的預兆。
  好在唐軍將士在得了李曾伯的提醒後,早已做好了心理預設。
  “隨我追擊董文炳。”
  楊奔披著盔甲,大步走過麾下士卒的陣列,點齊將領。
  “旁的都不必說了,正如我們回答大帥的,我們有與蒙元決壹死戰的決心,且保證不會給董文炳救援真金的機會。”
  軍中士卒紛紛上馬,揚刀吆喝。
  “擒殺虜酋之子!擒殺虜酋之子!”
  楊奔本想激勵士氣,此時反而被士卒們激勵到了,大聲喊道:“大唐的將士們!我們曾經斬殺了虜酋蒙哥,使不可壹世的蒙古壹蹶不振。現在忽必烈的兒子敢偷偷摸摸地溜過我們的眼皮子底下,能讓他走了嗎?”
  “不能!賊子休想逃!”
  “出發。”
  楊奔手壹揮,壹個個騎兵便驅馬跟上他。
  興慶府的城門大開,兩千騎湧出,向南,沖向元軍包圍他們的防線。
  在他們身後是賀蘭山。
  正是“賀蘭山下陣如雲,羽檄交馳日夕聞。”
  ……
  沙頭坡。
  這是從興慶府去西寧州半路上的壹處軍事重鎮,成吉思汗伐西夏時曾在此渡過黃河駐紮於六盤山,次年病逝。
  這次,董文炳率軍路過,不能夠前往西盤山祭祀成吉思汗,只能在沙頭坡匆匆舉行了壹個祭典。
  祭典才結束,壹支兩千人的唐軍騎兵襲擊了他們。
  倒沒造成太大的損失,踏了幾頂帳篷、射殺了十余人、數十頭牛羊。
  以往都是蒙古騎兵偷襲漢人的輜重線,倒沒想到這些漢人有了馬匹以後竟然敢反過來偷襲元軍。
  大股元軍遂追擊過去,追到黃河邊遇到唐軍水師以炮火轟擊,只好退了回來,此時已是夜幕降下,天色已晚。
  結果這夜,唐軍竟是又殺了回來,殺聲震天,引得元軍士卒紛紛驚起。結果唐軍卻只在外圍喊殺,並不沖營。
  雖說蒙古士卒坐在馬背上也能睡著,但這般喧鬧之後也著實疲憊不已,行軍速度拖慢了不少。
  “楊奔。”
  天亮時,董文炳跨在馬背上,擡著望筒眺望著遠處的唐軍旗幟,咀嚼著這個名字,心中感慨。
  對元軍而言,楊奔也是頗有名氣的敵將了。其打仗的特點就是兇狠、果斷,傳的比較廣的就是飛渡猿猱道取劍門關,唐軍攻興慶府時他更是急先鋒,攻城之後馬上便率壹支騎兵撲河套,當時逼得本已到西域的脫忽不得不回師。
  像是壹條齜牙咧嘴的惡狗。
  董文炳知道,放任這樣壹條惡狗追在身後咬,若是把自己的腿咬瘸了,此趟去西寧州未必能救回燕王,反而可能將自己的萬余兵馬陷進去。
  他遂決定掉過頭來與楊奔壹戰……
  戰場西面就是浩瀚無垠的騰格裏沙漠,東面是波濤如怒的滾滾黃河。
  萬余元軍騎兵鋪開陣勢,無邊無際。
  馬蹄揚起的沙塵鋪天蓋地,陷在沙塵中睜開眼只有壹片混沌,連旗令都看不到。傳令的騎兵來回奔走,喊聲根本無法蓋住馬嘶。
  百夫長、十夫長們各自指揮著,壹隊隊元軍騎兵向西進入沙漠,將原本就無邊無際的陣型拉得更大、更長。
  這種萬余騎兵的戰場與數十數百人不同,勝負不在於肉搏。董文炳的戰術很簡單。正面對峙吸引住唐軍,再派兵從側面殺過去,包圍楊奔,切斷楊奔的輜重,圍上幾日,等唐軍軍心煥散了,再壹舉擊潰。
  當然,作為唐軍年輕壹輩中最出挑的將領,楊奔很可能看出他的戰略意圖,只能選擇向後收縮。
  待其與輜重匯合之後,行軍速度便會降下來,董文炳再掩殺上去,至少也可小創唐軍,使楊奔不能再追在後面亂咬。
  戰前的推演便是這樣,正是因為戰場上瞬息萬變,好的將帥才會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,並預判出敵方的反應。
  但這次董文炳沒預判對。
  楊奔沒有向後收縮陣線,反而是迎向了元軍的中軍。
  這麽做,或許是想在元軍合圍之前獲勝,或許是有支援……董文炳擔心的則是第三種可能,即楊奔明知道這樣打會敗,但寧肯損兵折將也要拖住他,如果是這樣,必然是因為唐軍已經知道燕王就在河湟。
  如果唐軍這樣決然地殺過來是為了擒殺燕王,連他也沒有把握能保全燕王周全。
  戰事壹直在持續,沙塵揚起又落下,在董文炳的鈸笠帽檐上蓋了厚厚壹層。
  他駐馬在烈日下指揮著,看著自己的騎兵們來回奔走,有受傷的倒在地上抽搐,也有戰死的任空馬奔過,愈發感覺楊奔這條惡狗這下真的咬住了自己的小腿肉,自己正在拼命揮著大棒想盡快敲碎這只惡狗的頭。
  “咚!咚!咚!”
  連戰鼓聲都像是大棒擊在狗頭上的悶響,但這條惡狗還不肯死,更瘋狂、更用力地嘶咬自己的腿。
  當然,勝負是沒有懸念的。
  二千兵力的唐軍只能是狗,變不成老虎。
  忽然,那咚咚不停的戰鼓聲似乎更強烈了。
  有將領策馬過來,找到了董文炳,附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壹句。
  “真的?”
  董文炳又驚訝又不信,驅馬向東,壹路趕馬上了黃河邊的小山丘。
  他雙腿夾著馬腹,雙手放開韁繩,從懷裏掏出那個紫晶玉石制成的望筒擦拭著灰塵。嘴裏也不停吐著沙子。
  沒有在萬馬奔騰的軍陣中呆過的人,永遠無法想象沙塵有多大,尤其是在這沙漠邊打仗。
  望筒擡起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九斿白纛,就豎在黃河對岸的山頂上。
  忽必烈也有壹副這樣的儀仗,在開平,不可能出現在這裏。
  那麽,來的顯然是那位駐蹕在六盤山的“昔裏吉汗”了。
  望筒稍稍壹擡,只見那九斿白纛左前方還豎著壹面更大的龍旗。
  這龍旗更高、更大,尖上長長的垂旒隨風飄揚,氣勢弘闊。將後面的九斿白纛襯得失色不少。
  “大帥,對岸的唐軍開始渡河了。”有士卒上前稟報道。
  董文炳點點頭,喃喃道:“李瑕親自來了……他就不怕將小戰引成了國戰?”
  此時尚不知李瑕有多少兵力,但其禦駕親征,還是讓董文炳不由自主地感到了巨大的壓力。
  “連李瑕都來了,燕王險矣……”
  董文炳眼中憂慮愈盛。
  他不得不退,並向塔察爾請求更多的援軍。
  至於今日這壹戰,結果與他預想中正相反,成了楊奔追擊並重創他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