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唐浮生

孤獨麥客

歷史軍事

“哚!”壹枝羽箭破空飛來,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。
箭矢的力量很大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章 後備

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

2024-6-22 09:55

  烈日之下,操練不停。
  壹隊士兵上前,小步快跑著。角聲突然壹響,人人拈弓搭箭。
  離弦之箭飛出,遠遠地落在遠處的草人之上。
  如此重復,直到擊鉦聲響起,士兵們才停下腳步,緩緩收攏列陣。
  朱叔宗舉步上前,挨個草人查看。
  他看得非常仔細,每個草靶都查了羽箭的落點部位。
  國朝軍中考核,箭術第壹,比什麽都重要,人人要會射箭,畢竟沒有專職的弓手隊伍。
  行進間射草人,是壹個重要的訓練科目,考驗的是軍士們在運動情況下射擊的精準度和速度。
  戰場之上,情況復雜,不是什麽時候都會給妳原地射擊的機會——那個考核也有,長垛靜射是也。
  “不是很好!”朱叔宗面無表情地回到了高臺上,對壹眾教練使說道:“昔年大帥掌鐵林都,於晉陽殺叛將賀公雅,麾下來自河陽、昭義鎮的老卒翻墻而下,擡手便射。射完前沖,再射,精準無比,箭箭咬肉。現在是什麽樣子?”
  教練使們無語。當年那都是老兵,有人見仗十幾次了,殺人就和穿衣吃飯壹樣尋常。眼前這些都是招募的新兵,訓練才兩年,能比麽?
  壹個好的弓手,沒三五年培養得出來?更何況這個弓手不可能壹直練弓,他還要練槍槊這類基礎武藝,短兵器也要學會壹種。此外,特殊武器比如長柄斧、鉤鐮槍、狼牙棒、陌刀、重劍之類,要挑壹樣學會,勤練不輟。
  說白了,國朝軍士沒有分類,要學的技能太多,培養起來周期太長。
  其實各藩鎮打到現在,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後備兵源不足的問題。不是人不夠,是技藝合格的軍士不夠。
  打仗消耗的速度,肯定比妳培養快啊。壹個什麽都不會的新人,從地裏招募過來,讓他紀律嚴明,令行禁止,熟悉金鼓旗幟,會與袍澤們壹起列幾個常用的軍陣,差不多就要花壹年時間,這還是在土團鄉夫們已有壹定基礎的情況下達到的。
  所以,藩鎮將帥們在衙兵大量消耗之後,都優先選擇州兵補充,州兵不夠,再補縣鎮兵,縣鎮兵也消耗完了,只能補土團鄉夫了。
  靈夏十五州大約有三萬州兵,無縣鎮兵,這個後備兵源其實是不太夠的。
  但邵大帥經常下令從屬、附庸藩鎮、草原各部揀選精壯送過來,這也是壹大補充來源。
  戰場上收編的降兵,也會甄別使用。
  這便是夏軍兵力的三大來源,至今就是靠這個體系運轉的。
  不過隨著戰爭烈度越來越高,再不是以前在西北小打小鬧那種了,消耗變得非常劇烈,自己培養的比例就變得越來越大。
  數月前都教練使衙門遣人送了壹萬新兵到河中,步騎皆有,主要是為了補充各部衙兵戰損,這批人就是朔方鎮自己“原汁原味”培養的,訓練了數年之久。
  那壹萬人送走後,都教練使衙門就還剩壹萬在訓“半成品”了,於是又緊急招募了壹萬新兵,分成三批,按不同的進度展開訓練。
  這支在訓軍隊號“續備軍”,壹個曾經出現過後來又罷廢的番號。
  兩萬在訓人員中,五千人已經開始接觸行進間射草人這類高級科目,五千人還在進行基礎的槍術、刀術訓練,壹萬人才剛剛熟悉軍中規矩,操練過幾次隊列。
  兩萬新兵年齡都不大,普遍在二十以內,大部分就只有16-18歲,屬於邵樹德出鎮夏州之前出生的人。蕃人、漢人皆有,本地人、外地人摻雜。
  他們的童年過得比較辛苦,稍大壹些後,日子漸有起色,到了長身體的階段,生活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。如今從軍之時,家中甚至已經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  他們是幸運的,因為在少年時代能吃飽飯了,但又是不幸的,因為比他們晚出生十年的人生活要更好,打小就能吃奶,時不時還能吃點肉,長成後身體會比他們更強健高大。
  這批人的忠心沒有任何問題,在進入軍隊這個大染缸之前,也談不上跋扈囂張,頂多受社會風氣影響,有些許苗頭罷了——是的,就是社會風氣,任何壹項制度,都必須考慮社會風氣或者說共識,貿然移植宋、明、清管理軍隊的制度,來約束此時的大頭兵,會引起巨大的反彈。
  制度,終究是靠人來執行的。風氣如此,便是再純潔的人,多多少少也會受到影響,武夫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,妳說嚴格要求不準張口閉口造反,人家憑什麽聽妳的?軍營之中,風氣就這樣,大夥平日裏就在談論哪個軍官好,哪個軍官不好,要不要砍死他之類。潛移默化之中,啥也不懂的“萌新”、“小白”也會變成跋扈武夫。
  風氣的改變,不是靠壹個人或幾個人能行的,也不是靠制度就能約束的。這需要漫長的時間,需要社會共識的改變,即大家認識到這樣不行,對所有人都沒好處,有這個共識,風氣才會得到改變。而不是某人振臂壹呼,說執行個什麽制度,幾年內軍中立馬純潔,能對抗全社會風氣的汙染,維持自己內部的小純潔圈子,執行制度的軍官們壹個個和政委壹樣,充分理解主官的意思,徹底維護主官的利益,沒有任何私心,靠嘴皮子說服跋扈武夫們手裏的刀子。
  最忠心的武學生,都做不到毫無私心,惟命是從,遑論舊軍官了。
  夏軍目前的風氣,與宣武軍壹樣,算是相對聽話,相對純潔的。這種風氣是軍隊組建的歷史、社會大環境、主帥的個人意誌、軍官團隊的私心、底層武夫自身的利益以及制度約束各種條件下達到的平衡,這種動態平衡往哪個方向走,全看各方博弈的結果。
  妳遷就軍士,那就朝五代十國那種跋扈到極點的武夫方向走,妳拉住點韁繩,他們或許就會朝恭順壹點的方向走。這就是博弈,沒那麽簡單,也不是短期內能見到功效的。
  “這五千人,還得練壹年。”朱叔宗毫不猶豫地說道:“不合格的軍士,我沒臉送給大帥。若有大戰,便從州兵裏補充吧。”
  “都頭,當初組建鎮國軍,各州州兵被抽調得厲害,這幾年補充也比較緩慢,再抽州兵,會不會不太合適?”有人問道。
  “也是。”朱叔宗想了想,便說道:“或許可以讓河西、青唐諸部酋豪獻背嵬若幹。這些人技藝都不錯,只要軍中粗粗整訓,便可上陣廝殺。就這麽著吧,反正兵不練好了,便是大帥親自來催,我也不放人。各軍軍使若來打聽,妳們也這般說,不要客氣。”
  眾人聽了暗自腹誹。
  妳家女兒是夏王親自選中的長媳,將來開國,便是太子妃乃至皇後,妳敢這麽說,我們怎麽敢?混到都教練使衙門的人,都是沒啥門路的,如何能得罪那些大將?
  “都去校場忙活吧,給我狠狠操練。如今肉奶管夠,不要怕他們練不動,去吧!”
  “謹遵都頭之命。”諸教練使紛紛散去。
  給手下們下完命令後,朱叔宗下了高臺,騎著壹匹馬,沿著寬闊的校場慢行,仔細看著軍士們操練。
  “出槍這麽慢,若是戰陣搏殺,妳已經死了知道嗎?”
  “聲音怎麽這麽小?沒吃飽飯?”
  “妳怎地每次都刺人胸口?若他著甲,妳刺得穿嗎?”
  “妳這槍術有幾分火候了,但還不夠。保義軍王將軍,臨陣搏殺,吼聲如雷,每每刺中賊人喉嚨,從無失手,妳還得多練。”
  “呦呵,看來投軍前練過啊,但不可自矜。大王有言,‘月棍年刀壹輩子槍,寶劍隨身藏’,列陣搏殺之時,賊兵著甲,渾身只有幾處無遮護,妳要保證回回刺進去,穩、準、狠、快,武藝便到家了。”
  “妳這用刀之法不對,給我出來,單練劈砍百下。”
  “今日教妳們如何在臨戰前快速上弓弦,兼校準步弓,壹個個都聽仔細了。”
  ……
  訓練場上,教練使、教諭、助教、驅使官們走來走去,嘶吼不斷。
  這是壹個藩鎮軍隊真正的根基,也是長期維持戰鬥力的基礎。
  培養壹個合格的士兵不容易,代價巨大,周期漫長。但征戰之時,也許壹天之內就能損失幾萬精銳主力,往往讓他們所做的這壹切成為笑話。
  但這事還得做,還得擴大規模。
  如今鎮內糧肉奶產量大增,可以支撐更大規模的新兵訓練了。
  續備軍,或許可以擴編至五萬人,每年輸送壹萬技藝合格的新兵,補充戰損。
  如此,長期拉鋸之下,敵人壹定撐不住,只能龜縮守城。利用地形、城池的優勢,來抵消他的軍士個人素質方面的差距。
  “都頭,有牒文傳來。”壹名文吏匆匆趕到朱叔宗身側,稟報道。
  朱叔宗接過公函,拆開後看了壹下。
  原來是飛龍軍久經征戰,損失較大。而且邵樹德發現原本組建時,夾雜了太多陰山諸部蕃人,素質太差,這次補了不少新兵,勉強將編制完善,但他又想擴編至萬人,讓朱叔宗挑兩千會騎馬、技藝合格的新兵送過去。冬日大河上凍之後,飛龍軍以戰代練,南下襲擾洛、鄭、滑諸州。
  “簡直——”朱叔宗剛想罵娘,又看到最後壹行,邵樹德打算在臘月置酒招待諸將佐,讓朱叔宗把女兒也帶過去,王妃有諸般賞賜雲雲,便生生忍住了。
  “妳壹會去找胡教練使,讓他挑兩千會騎馬的好手,送往安邑。”說這話時,朱叔宗微微有些臉紅。
  於是他又補充了壹句:“大帥要遣飛龍軍出戰,軍令如山,我等敢不從命!”
  “遵命!”文吏面無表情,告退離去。
  朱叔宗看了看熱火朝天的訓練場,琢磨著壹會該行文安邑了,擴編續備軍,已經迫在眉睫。
  方才牒文中還提到壹事,河洛經略使李唐賓親自督戰,猛攻硤石堡,已經克復。
  戰事之慘烈,讓人震驚。光被李唐賓親手斬殺的諸軍將校、蕃部酋豪就不下二十人。攻占此地後,諸軍壹鼓作氣,連下缺門、白超壘,進抵新安縣城下,但兵鋒已鈍,只能暫時回撤,築寨固守。
  又得補充戰損了,但應該不是從續備軍這裏想辦法,而是附庸藩鎮兵馬,比如華州軍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