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唐: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

擺爛11

歷史軍事

大唐,貞觀元年。
東宮,麗正殿。
雖然已經登基成為陛下,然而,由於李淵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百壹十四章 心病

初唐:開局告訴李二我是穿越者 by 擺爛11

2024-6-23 09:53

  貞觀十九年,二月。
  玄奘回到了長安,別的不說,李重很關心他去天竺到底有沒有學會制糖。
  因此,當李二接見對方的時候,李重這邊,也坐在壹旁壹起聽對方這壹路的見聞。
  “玄奘法師有向天竺學習如何制糖?”
  雖說玄奘去天竺主要是去學習佛法,但應該風土人情什麽的,也是知道壹些的吧。
  當然!
  別人的制糖技術也算是國寶了,有時候,他還真的未必知道,但天竺糖多這壹點,對方恐怕不會不知道。
  果然!
  只見玄奘便緩緩而道:“我沒有學習過,不過天竺多產甘蔗,因此糖確實比大唐要多。”
  李重只能說可惜,真是幹啥啥不行啊。
  佛法有什麽好追求的。
  要說追求佛法,不如學自己擺爛。
  只要人人都擺爛,那這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。
  還用去學佛法?
  該學的沒學,不該學的,倒是去學回來了。
  聽到沒有自己感興趣的,李重對這玄奘的興趣自然也是大大地降低。
  最後……
  幹脆讓李二自己去處理了。
  李二自然是讓對方寫出這壹路的見聞,然後,還想對方還俗,以後就在朝堂當官,這專門負責對天竺的外交事務,其實就挺好。
  只可惜,玄奘並沒有同意。
  那就只能是讓他把這壹路的見聞都寫出來再說。
  ……
  三月。
  天氣已經不怎麽冷。
  與此同時……
  萊州這邊,李重的兒媳也要出發了。
  上壹年是什麽都沒有準備,怕她們去了立刻就要吃苦,如今,糧草充足,是時候該把她們送去跟五小只團聚了。
  李靖原本也是要去的。
  畢竟……
  這壹開始就是跟李重說好的。
  但現在五小只基本上都十八九歲了,李重因此也就覺得,此時已經沒這個必要了。
  如果五小只的年紀還在十五十六歲以下,那確實,是該讓李靖也壹起跟著去,以便有所照應。
  最後……
  李靖也只能是給五小只寫了壹封信。
  讓李重的兒媳路上壹起帶過去。
  兩天半後。
  遼東灣碼頭。
  五小只也終於都見到了他們心心念念的妻子。
  當晚。
  所有人便好好地團聚了壹番。
  本來是想再過個兩三年再過去的。
  反正……
  現在大部分人的年紀還小,都還沒到可以生育的年齡。
  只是……
  李重也怕再過幾年,可能他們都不認得自己妻子原來長什麽模樣了,於是便只好到了第二年就讓他們團聚。
  離開了壹年沒有見過對方了,雙方自然是很激動。
  只能說……
  回遼東城的時候,都是兩人壹起同乘壹匹馬。
  不知道的,還以為是從別人家那裏搶來的。
  而經過壹年的建設。
  遼東城的發展也已經是還行,雖說偌大的城池,由於人口只有兩萬還不到,因此顯得還是有些清冷。
  但是吃喝什麽的,已經完全不成問題。
  倉庫已經裝滿了足夠兩年的糧食,雞鴨鵝什麽的,還有豬跟羊,都養了不少。
  至於穿的,也可以直接從揚州運過去。
  就是蜀地的錦,只要有錢,遼東城都可以得到。
  貞觀十八年,五小只又多了十艘蒸汽船。
  不過這十艘蒸汽船,暫時就放在揚州賺錢,到時候五小只需要什麽,直接就在當地買就是了。
  揚州城的富商,如今也看到了壹些遼東這邊的商機。
  當然!
  主要是看高句麗、百濟這兩國的人口還不錯。
  這兩國的人口加起來,估計至少也有個四五百萬。
  如今,水路方便了,這運東西過去賣,自然也就成為了可能。
  為此……
  接下來,五小只還準備組織壹次揚州的商團,到高句麗、百濟去進行商業視察。
  到時候……
  五小只就又可以從交易當中抽稅。
  並且……
  為了賺取更多的錢,現在,五小只也已經在搞自己的鹽場。
  把鹽做出來,可以賣給契丹人跟靺鞨人,然後再從他們手中換到壹些動物的皮毛,還有羊肉,甚至是馬匹。
  所以當五人進入到遼東以後。
  只見遼東城看著雖然很清冷,但是……
  城中的每壹個人,都仿佛有著自己要做的事。
  因此,這樣壹看,倒是清冷當中,又帶著點不壹樣的熱鬧。
  把五女安頓好。
  很快,五小只便又投入到農忙當中。
  今年……
  他們應該能壹次性耕種差不多六萬畝土地。
  按照這個進度,只要再過兩年,他們應該就能實現自給自足。
  當然了!
  春小麥其實不好吃,口感沒有冬小麥那麽好。
  但是!
  他們可以把這些小麥都賣給高句麗,百濟。
  然後,只要高句麗、百濟的百姓給他們幹活做工就好。
  各種煤炭、鐵礦這些就不多說了,還有手工藝品,這些也完全可以收。
  雖說……
  他們的手工藝品肯定應該是比不上大唐的精良。
  但聊勝於無。
  到了貞觀十九年六月。
  高句麗這邊也看出來了,遼國是真的沒有要與他們打仗的意思。
  甚至……
  遼國還很大方地跟他們談糧食生意,把不好吃的春小麥全部都磨成粉,然後賣給他們。
  雖說春小麥是不怎麽好吃,但是,做成面條什麽的,也還可以接受。
  高句麗的百姓從此,也就可以徹底擺脫節食的風俗。
  高句麗覺得,這很好。
  首先,百姓都能吃飽,不至於餓死,而且還能增加高句麗的人口,這對他們來說,這就很有利。
  雖說……
  這面條肯定也不是白吃的,得用本國的百姓幫遼國生產東西來交換,但是,這無疑還是給了他們壹個說不定能翻盤的機會。
  至少……
  他們國家的人口是壹年年增加的,而打仗,最需要的其實就是人口。
  當然!
  他們也很註意,為什麽遼國需要那麽多的煤炭跟鐵礦。
  只可惜……
  除了看到了那壹艘艘的蒸汽船,他們什麽都沒有看到。
  對於這種在內河上可以通過輪子來帶動的船只,高句麗的百姓也壹個個都跟土包子,沒見過世面壹樣地爭相觀看。
  高句麗王高建武倒是壹臉謹慎地看著這些蒸汽船,如果遼國願意的話,遼國甚至說不定能通過他們的內河,直取平壤。
  這也成了高建武的壹塊心病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