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八章 首尾不能相顧
國姓竊明 by 浙東匹夫
2023-11-5 17:30
六月十五,清晨。
沈練和李愉帶著六千人馬,經過壹天多的行軍,晝夜不停,船上的士兵都跟著水手壹起、輪流休息三班倒劃船,總算來到了湘陰縣西北方向幾十裏外的湖面上。
湖面上的地點,自然沒有地名可言,但大致而言,這個點應該是在從常德到湘陰的湖面航線上——
常德位於洞庭湖正西面,而長沙府的湘陰縣,大致在洞庭湖最東南角。所以從常德到湘陰的航線,大約是從湖西岸中部位置,往略微偏南的角度、向東行駛。
在官軍提前預估張獻忠的目標就是長沙的情況下,逆推所需攔截的航線,也就談不上難度了,地圖上隨便連個線,基本上七八不離十。
“都監,快看右舷!真有船隊!而且好多小船!”壹艘二百料輕快戰船的桅桿上,百戶李月拿著望遠鏡瞭望了許久,終於發現了敵船,他立刻用朝鮮話大聲嚷嚷,提醒主人李愉。
壹直在船艙裏閉目養神的李愉,也立刻鉆了出來,拿出望遠鏡朝著相通的方向確認,然後立刻吩咐:“快!打旗號!通知沈守備!”
李月本來就在桅桿上,立刻就拿出壹桿裝填了煙花彈的鳥銃,朝天開了壹槍,然後又拿出信號旗揮舞了幾下。
很快,原本隔著十裏外、正在往左側搜索的沈練水師營,也立刻註意到了這邊,開始掉頭靠攏。
沒過多久,洞庭湖湖面上就展開了壹場盛宴。
官軍這邊每營才四十艘戰船,每船八十人,而對面的張獻忠部,至少有好幾百條船!而且並不是如官軍那般紮堆在壹處,而是拖成了壹條綿延的長蛇,東西橫亙至少數十裏。
這也不能怪張獻忠麾下的後勤部隊不保持陣型,而是他們本來就不是處在交戰狀態下,只是在不停往返運兵、把滯留在常德的後軍運到湘陰、長沙前線。
而操船的水手技術總有好壞,劃槳手總有力氣大小,跑了壹趟之後,各船的速度自然會有快慢分別,大家各自承運搶時間的情況下,陣型被拉開幾十裏也就再正常不過了。
他們壓根兒沒想到官軍的水師來得這麽快,根本沒提防洞庭湖南側現在就會出現精銳戰船。
……
“快跑,官軍的戰船!快往南劃!來不及了,讓各船結陣!”
同壹時刻,戰場南側的張獻忠部船隊中,恐慌才剛剛開始蔓延。
負責轉運後軍將士的,是張獻忠的另壹個義子劉文秀。不過劉文秀也算位高權重,所以不可能那麽湊巧剛好出現在這壹段戰場上。
劉文秀麾下,也有好幾個都尉,分別分段負責。此時此刻被沈練和李愉撞上的,是壹個名叫劉廷舉的都尉。
這劉廷舉也算跟隨劉文秀多年的心腹,歷史上壹直到崇禎十七年、南明軍隊光復重慶時,他受劉文秀之命駐守重慶,敗於明軍蜀中宿將曾英的反攻,丟了重慶,隨後敗亡。
當然如今歷史早已面目全非,那壹切當然都沒機會發生了。
此時此刻,劉廷舉原本是打算立刻散開靠岸逃命的,也顧不上節操了。
但眼看著距離湖邊還有至少二三十裏地,官軍追得又快,跑肯定是來不及了,只好臨時改變主意、結陣回頭抵抗。
然而,部下並不是都能如臂使指聽他調遣的。
船隊中有些船離岸近、似乎有希望逃命。
尤其是壹旦有友軍回身死戰、拖住官軍爭取時間,他們逃生的把握就能更大幾分。
所以茫茫洞庭湖上,壹部分小船依然拼命往南岸沖,壹部分結陣迎擊,亂七八糟,戰力愈發可憐。
“沖上去!直接撞沈它們!”明軍之中,老海員出身的沈練很是悍勇,他的坐船沖得壹馬當先,他本人也在甲板上揮刀呼喝指揮,另壹只手拿著壹把後裝雙管火槍,看起來很是威風。
跟著自家少爺從壹介家丁漸漸混到守備,他已經覺得值了,所以非常敢賭。贏了繼續升官發財,死了這輩子也過過做官的癮了。
反正他也是家丁出身,從小買回來培養當海員的,並不知道自己父母,沒有家族牽掛。這些年裏,只有家主賞給他的幾個丫鬟,以及做武官後新娶的妻,這種人沒有傳宗接代的念想,也就特別不怕死。
明軍戰船兇悍地直挺挺撞上去,直接就把好幾條原本打算迎上來跳幫接舷戰的流賊小船撞翻,
壹隊隊劉廷舉部的悍匪暈頭轉向落水,其中的陜西河南老兵水性不好,直接沈湖溺斃。
張獻忠到湖廣本地後新拉的壯丁,水性倒是比北方人好壹些,但他們的戰意鬥誌顯然更差,看了明軍的勢頭直接就膽怯了,
少數跳幫爬上明軍大船的,也很快被交叉攢射的弓弩和火槍報銷。極個別能站穩腳跟的,也寡不敵眾,壹個人要面對三五根長矛佩刀,很快捅成了馬蜂窩。
毫無疑問,這就是壹場壹邊倒的屠殺。
張獻忠軍調集得到的全部船只,加起來理論運能壹次性能運兩萬多人,而對面的官軍總兵力其實才六千。
可這兩萬人是分散在壹個漫長的戰場上的,遭到突襲根本無法匯聚到壹個點、凝聚成壹股力量,所以在局部戰場上,官軍始終可以保證人數上不處於劣勢。
人數相當,裝備、戰船和水戰戰術都占優,碾壓也就輕而易舉。
戰場的另壹邊,朝鮮鳥銃營都監出身的李愉,表現得沒沈練那麽驍勇。
這些朝鮮兵主要都是鳥銃手出身,明末時朝鮮兵的肉搏膽怯、武藝低劣程度也是出了名了,只是還比較守紀律。
所以指望朝鮮鳥銃手敢沖殺在前、甚至用船撞沈敵船,那是絕不可能了。而躲在壹邊放冷槍的膽子還是有的,而且很大。
李愉那邊,也把沈樹人調撥的輕型子母銃佛郎機,發揮到了極致——原本在明朝的海戰中,佛郎機很少被用於擊沈敵船,都得指望紅夷大炮。
那是因為佛郎機漏氣嚴重,射程太短,貫穿動能也不足。佛郎機更多被用在接舷戰的時候,用葡萄彈殺傷敵軍甲板人員。
但今天這個洞庭湖戰場上,李愉卻無師自通,自然而然打出了壹種新戰術——反正張獻忠軍的戰船,大部分就只是烏篷船,最多也就是中型的鷹嘴船,所以水平防護非常差。
鷹嘴船是明朝慣用的壹種中型戰船,以梭型流線造型、首尾形狀相同著稱。所以航行的時候可以首尾混用,朝前後劃都非常便捷輕快,可以搭載幾十人,專門用於運兵時,可以密集站近百人。
船上也沒有堅固的頂棚,只是以釘在船舷兩側的密密麻麻的竹子作為掩體,有時會留出幾根竹子的寬度孔隙作為射擊孔。
無論是鷹嘴船還是最小的烏篷船、網梭船,共同特點就是都不存在“甲板”和“多層船艙”,水平方向上只有壹層船底,士兵們都是直接站在船底上的。
這種孱弱的結構,只要被佛郎機抵近之後,以較低的俯角朝斜下方射擊,直接命中後在船底上打個大洞,船直接就沈了,根本不可能有救。
當然了,傳統的佛郎機,並沒有“俯角射擊”的能力,因為傳統佛郎機用的是分裝彈藥,炮彈就是壹個鐵球,如果裝填之後炮管口朝下壹定的角度,不等點火鐵球炮彈直接就滾出來了。
這也是同時期東西方都沒有發展出“佛郎機俯角射擊炸穿敵軍小船船底”這種戰術的重要原因。
但沈樹人軍的情況顯然不同。
沈樹人雖然也知道佛郎機是壹種落後於時代的、已經出現了壹百多年的老式大炮。
他可以不造佛郎機炮本身,但不妨礙他會稍微花點腦子,把已有的佛郎機優化、提升使用效率。
所以此前幾個月的備戰期間,在壹次沈樹人和宋應星、方以智互相啟發的過程中,他們就想到了把子母銃佛郎機的彈藥,也跟“後裝填噴子蠟殼彈”壹樣,搞成鐵球和火藥封裝在壹起、做成壹個圓柱筒狀。
如此壹來,打空後的子銃再次裝填速度,也能快很多。而這麽做的另壹個意外之喜,就是當彈藥變成有摩擦力的圓柱筒之後,彈丸就不會再跟球狀時那樣、壓低俯角就滾出來了。
經過測試,用圓柱筒狀彈藥的佛郎機,哪怕俯角壓到負三十度,都不會掉出來,而且子銃塞進去後很快就會開火,受重力影響的時間也不會很長。
這個性能在平時根本沒用,因為野戰或者攻城的時候,誰會把炮口朝下轟?
可當時就有水軍將領發現了其中的妙用,因為在水面上作戰,用大船打小船的時候,如果可以抵近射擊、直接俯角射對方船底砸個窟窿,那麽沒有多層甲板的小船就瞬間沈了。
如今,這壹招總算是機緣巧合用上了。張獻忠的船都是常德府境內臨時征調的,壓根兒沒有多層甲板的專業戰船。
被抵近射擊之下,就算鷹嘴船兩側原本可以靠壹排排釘竹掩體阻擋鳥銃霰彈和弓箭,但只要遇到佛郎機俯射,那就必死無疑。
而且明末的水戰,小船除了放火之外,並沒有擊沈大船的手段。雙方本來就經常會打出接舷戰跳幫,哪怕逼近到二十步內,甚至直接靠在壹起,都不會嫌近。
這樣的貼臉距離上,壓根兒不用考慮瞄準的問題,等於是把炮管伸進對方嘴裏轟了。
要是有後世《終極海軍上將:無畏艦》或者《大海戰》、《戰艦世界》的玩家看到這壹幕,肯定會大呼:老子轟不穿妳主裝,還轟不穿妳水平麽!
不壹會兒,劉廷舉部下的幾千人和數百條戰船,就被官軍殺得七零八落,紮堆成團的部隊全部被殲滅,壹炮壹個小朋友全部轟沈。
只有那些壹開始就堅定信念賣隊友逃命的,才勉強利用隊友被殺爭取到的時間,躲進南岸蘆葦蕩子裏、棄船登岸逃命。
劉文秀的後軍,見到前方的運輸船隊被全殲,也老遠就試圖倉皇掉頭,也不管能不能把人運到八大王那兒了,直接回常德龜縮起來。
至於那些已經進退維谷、位於劉廷舉被截擊位置以東的船隊,當然不可能回常德,他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湘陰縣沖。
可惜沈練和李愉的船速比他們還快些,操船的水手技術也更專業。兩人不約而同選擇了往東追,壹路追殺到湘江河口。
壹路上零零散散來不及靠岸的張獻忠部小船,陸續被轟殺,或者被鳥銃輪番點名、殺絕了船上士卒。剩下的見勢不妙拼命試圖轉向南面提前靠岸,要是還被追上那就棄船跳湖。
洞庭湖面上的血腥屠殺持續了大半個白天,當天下午時,就有僥幸逃命上岸的流賊軍官,奪了馬匹回長沙報信。
傍晚時分,剛剛還沈浸在昨天拿下長沙喜悅中,正在清點吉王府財物的張獻忠,就得到了這個當頭噩耗。